本网首次刊登插队知青回访纪实
四回外三道沟
上海知青网 张 刚
2012年8月18日至25日,曾经在黑龙江瑷珲外三道沟插队落的上海知青和家属,李金年秦淑芬秦慧萍何欣 曹永亮李海静 卢宝祥邵启蓓 艾金保盛丽明盛明珠 钱志明李雪莲钱梁 夏平刘怀珍 朱建华 曹建生 龚树东 张根福 周雪明 张刚 (高建发 王晓明 宁志超 )四回外三道沟,参加《首届中国知青文化活动周》,看看外三道沟的老乡。
相聚外三道沟
1969年4月28日,来自上海市虹口区韶山中学、虹建中学、长青中学、华东师大附中、虹口中学的28名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到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县瑷珲公社外三道沟大队外三道沟生产队插队落户。
1970年4月7日,来自上海市虹口区新沪中学、市五女中的30名69届初中毕业生,到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县瑷珲公社外三道沟大队外三道沟生产队插队落户。
1999年8月为纪念知青下乡30周年,24名上海知青一回外三道沟。
2006年8月参加知青博物馆奠基典礼,13名上海知青二回外三道沟。
2009年8月参加知青博物馆开馆典礼,21名上海知青三回外三道沟。
2012年8月参加首届知青文化活动周,26名知青和家属四回外三道沟。
D1 8月18日分乘07:10 9C8859航班,11:35 9C8965航班,浦东机场到哈尔滨,晚上再分乘K7035 K7033次火车从哈尔滨到黑河站。
D2 8月19日三道沟老乡和黑河知青在黑河站接站,乘三道沟村民的汽车到外三道沟,村民们在村口放鞭炮,敲锣打鼓热烈欢迎我们。中午在黑龙江边的村民王淑芬的院子里,摆了四桌,欢迎午宴。下午,在社区服务中心与老社员座谈,座谈前与会知青老乡在T恤衫上签名留念。16:00在外三道沟文化广场上,观看村民的文艺演出两个半小时。晚上住老乡家。
D3 8月20日 上午我们坐胶轮拖拉机上山,给已过世的老队长、老房东扫墓。下午自由活动。宿老乡家。
D4 8月21日 到瑷珲镇当知青文化活动周的志愿者,参加开幕式,中午,200多知青在外三道沟村民家就餐,游览外三道沟黑龙江畔江。晚上,到瑷珲镇知青博物馆广场,观看篝火晚会。宿老乡家。
D5 8月22日 告别外三道沟老乡后,返回黑河。我们和20余名老乡一起乘船游览了黑龙江。中午,在黑河回请老乡午宴。下午,在黑河友谊宫观看上海知青艺术团的精彩演出。晚上,和11名黑河知青聚餐。宿黑河东龙宾馆。
D6 8月23日 离开黑河。我们和参加研讨会的15名上海知青,乘大巴,到刘树新指挥建设的山口水库,饱尝江鱼,乘船游览84平方公里的水库,宿山口宾馆。
D7 8月24日 乘大巴,到五大连池,游览黑龙山火山口、龙门石寨、北药泉、地下冰河四景点。午餐,买点心在车上吃。大巴15:30启程,21:00进入哈尔滨市,宿哈尔滨绿海商务酒店。
D8 8月25日 游览哈尔滨红博广场、中央大街、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索菲亚教堂,品格瓦斯饮料、大列巴、红肠、冰糕、哈啤。午餐,水饺。大巴送哈尔滨太平机场,乘15:20的 9C 8966航班,18:30到上海浦东机场。
瑷珲行给我们带来快乐健康,回味无穷。
外三道沟村
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瑷珲镇外三道沟村,位于瑷珲镇北部,黑龙江西岸,距离黑河市22公里,距瑷珲镇9公里,水陆交通发达,311省道穿村而过,全村132户454口人,耕地面积11769亩,以种植业为主兼顾畜牧养殖业和劳务输出。近年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11年实现集体积累526万元。
2009年以来,向上争取近800万元,自筹100余万元改造村基础设施。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70平方米,文化广场600平方米,沿江广场公园1400平方米。安装铁栅栏2100米;墙体整体立面改造132户19800平方米;更换房盖132户13200平方米;边沟硬化4128延长米;安装路灯30盏;村内绿化71.1亩栽种李子和、黄太平等果树20亩;新增绿地花坛19000平方米;泥草房改造共11户;建柴草垛围栏132户;安装垃圾箱15个。
2011年利用机库招商,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牛羊饲料加工厂,利用废弃地,开辟鱼塘75亩,沙料堆积场30亩,变废为宝使集体积累逐年增加。
观念大转变 三年大变样
1999年第一次回外三道沟,是在学校操场欢迎我们,在学校教室开座谈会,在村头支起大锅做饭。村里道路与当年一样,下雨后,很难走。
2006年,第二次回外三道沟,在老文化活动室前合影。
2009年第三次回外三道沟,在新文化活动中心的广场上举行欢迎大会,观看村民演出后,合影。在文化活动中心晚宴。
2012年第四次回外三道沟,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座谈会,在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观看村民文化演出,合影。
2009到2012,外三道沟三年大大变样。全村主要街道,全修好水泥路和4128米长的边沟,种植各种花卉19000平方米。黑龙江边,修起了1400平方米沿江广场公园。家家户户更换了房盖,建起了卫生厕所。家家有电灯、电话、电视、能上网、自来水、拖拉机,全村有20多辆汽车。有的家里装上热水器,可洗淋浴,有的用上微波炉、电磁炉,有的已经不睡土炕,睡上席梦思床。据说,当年是城市户口吃香,如今是农村户口吃香,要想报上外三道沟户口,很难很难。
最大的变化是,外三道沟村民的观念大转变。历史形成老观念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守着家门大转转。近年来,一年地里的农活,只有1个多月,剩下的时间就是喝酒、打麻将、打牌、唠嗑、串门。而今,三道沟的青年杨帆到上海来打工,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村里的老村民到阚治东投资办的养牛场打工,一天能挣100元。如果,三道沟的500垧地,由四、五个种地能手来种,其他人全可以外出打工,或办一些村办企业,三道沟的村民会更富有。
我们听说,外三道沟人口454人,60岁以上村民仅25人。按常理,生活在高寒地区,人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生活条件好了,环境好了,寿命应该更长。但为什么,每次我们回来,上次见到的老乡,这次就见不到了。究其原因,可能和喝酒太多,酒质量太差有关;也可能是冬季长,室内空气差,吸入有害物质多有关;还有不注意饮食卫生,红肉吃的太多,剩饭剩菜吃的太多;还可能与当地人的遗传基因有关。
北疆知青第一村
在311省道向南距黑河市22公里处旁,有一块大石头(高1米宽1米5),上书“外三道沟”四个大字。走进外三道沟村的主街道,往东450米就是黑龙江江边。在大江的堤岸上,刚竖起一块大石头(高3米宽2米4),朝东面写着“中国 瑷珲”,朝西面写着“北疆知青第一村”。
这块巨石,是由现任瑷珲区委书记徐飞所赠。徐飞是从外三道沟走出来的,曾任五大连池市市长,他从五大连池送给外三道沟这块巨石。
8月21日到瑷珲参加“首届中国知青文化活动周”开幕式的知青楷模邢燕子、侯隽、赵耘、薛喜梅等500多名知青和各界人士,参观了外三道沟村貌和农民住房,在江边这块巨石前合影留念。
为知青博物馆提馆名的著名书法家周京生,见到这块石头,兴趣盎然,十分高兴的书写了“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赠送给外三道沟村。瑷珲镇王臣书记、外三道沟村支书王志强、村长王宝巨激动万分收下题词,谢谢老知青周京生!
钱志明回访
钱志明,只在三道沟呆了几个月。当年在瑷珲是大有名气,有沿江小霸王之称,因不明不白的“百狗宴”,蒙冤在黑河监狱蹲了104天。出狱后,由民兵连长付胜福和妇女主任罗彩霞用马车送到里面的屯子松树沟大队。
一眨眼,42年过去了。钱志明携妻带儿回外三道沟看看。在座谈会上,钱志明满怀深情的鞠躬致谢;在给大队主任林汉春和房东老人扫墓时,跪地磕头三拜;看望当年的大队书记王树林和生产队长车福元。
今非昔比,钱志明重新站起来了,活的很好,活的有尊严。是他,让三道沟的青年来上海马陆企业打工,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也祝愿钱志明全家健康长寿,天天快乐。
瑷珲古城
瑷珲古城建于明永乐年,在黑龙江左岸,即今俄罗斯维笑勒伊村一带。瑷珲一词源于附近的瑷珲河。瑷珲又称“艾辉”、“爱乎”、“艾虎”、“艾浒”,皆为达斡尔语音译。汉语意思是“可畏”。
清朝,瑷珲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驻地。因地处江东,交往不便。1685年,瑷珲古城由江左岸迁往江右岸,即今瑷珲镇所在地。为当时黑龙江沿岸最大城镇。
据《盛京通志》记载,瑷珲古城: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十步,门四;西南北三面,植木为廓,南一门,西北各二门,东南临江,周围十里。走出要塞大门后,一条长而宽阔的大街,与河岸平行,两旁许多小巷和街道,每栋临街房都是店铺,每个店铺都写汉文和满文招牌。
瑷珲古城周建有:城隍庙、龙王庙、文庙、真武庙、关帝庙、大佛寺、魁星阁等。
1900年8月3日,沙俄侵略军从南、北、东三面夹攻瑷珲城,瑷珲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沙俄,因寡不敌众,城池失陷。沙俄侵略者将这座200多年历史古城,付之一炬,仅魁星阁幸存。
1945年8月,苏联红军的炮火击中魁星阁,致使阁顶塌陷。1983年7月16日,重建魁星阁。
1999年8月在瑷珲乡,乡政府召开欢迎原瑷珲公社下乡的上海知青座谈会上,每位与会上海知青收到一份厚礼——瑷珲永久居民证书。
2012年8月20日中午,瑷珲镇党委书记王臣在瑷珲古城,款待了20多名外三道沟上海知青。席间,王臣书记介绍了重建瑷珲古城和建设瑷珲知青公寓设想,韩自力、钱志明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我们期待,下次回来,能在瑷珲古城老街上走走,感受一下300年前瑷珲古城的繁华盛景。我相信,会有这一天。
相约2015年再来
每次回外三道沟,住在外三道沟,白吃白住,一日三餐鸡鸭鱼肉,南瓜玉米小米粥,馒头烙饼大馇子,豆角土豆茄子辣椒,大葱大酱干豆腐,顿顿喝酒。全村老乡,就象过节过年,盛情款待我们,临走还要送木耳、白瓜子、大豆、干菜、都柿、榛子、蜂蜜等等。盛情难却,这般好地方,多好的老乡,真是浦江龙江,知青乡亲,情比水深!
我们相约,再过3年,到2015年,我们组织所有的外三道沟上海知青一起来,五回外三道沟,要多住些日子。
我们衷心祝愿外三道沟的明天会更好,衷心祝愿外三道沟的老乡健康长寿,天天快乐。
张 刚 写于上海石泉路
2012年8月27日
|